12月18日下午,我院邀请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CAM-SU Genomic Resource Center,简称CAM-SU GRC)主任徐璎教授,带来一场主题为“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资源共享与利用”的精彩讲座。
徐教授的学术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她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随后在日本琦玉医科大学和东京大学分别获得了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后训练后,他选择回国发展,任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主任。她曾多次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军科委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和面上项目等,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研究学者称号以及国际生物节律学会先驱者奖等多项荣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的支持下,徐教授成功建立了小鼠发育与代谢表型库,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徐璎教授长期专注于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生物节律与生理稳态的关系以及疾病模型的研究,在Cell、Nature、PNAS、Cell Rep、Elife、Cell Death Differ、Nucleic Acids Res、EMBO J、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90余篇论文,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的成立背景。他指出,正是国际科研资源共享的需求,特别是国际敲除小鼠联盟计划(IKMC)和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计划(IMPC)的推动,以及高通量打靶技术的成熟发展和科技部政策的大力支持,共同催生了该中心的建立。自2015年4月Sanger研究所慷慨捐赠41万株小鼠突变干细胞资源以来,中心已成为世界四大小鼠突变干细胞资源库之一。中心不断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对话,致力于构建一个集细胞资源、动物模型、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于一体的国际标准化支撑平台。2016年1月,中心成功加入IMPC联盟,积极推动了国际和国内表型分析平台的发展,并加速了基因组功能的解析。中心与IMPC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中国与全球一流基因组资源的同步,标志着中国在基因组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徐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中心提供的开放平台服务,涵盖了发育检测、代谢检测、行为学以及生物节律等多个专业平台。这些平台的开放,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此外,通过举办“实验室开放日”等互动活动,中心成功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效拉近了科研工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些活动使得科研工作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服务于社会,增强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支持。中心还与46家国内外知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不断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对话与合作。这不仅使中心成为国家在全球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对外影响力扩展中的中坚力量,也为国际科研合作树立了典范。作为世界四大小鼠突变干细胞资源中心之一,中心极大地缩短了资源进口的时间并降低了成本,为中国科研人员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竞争力。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中心的国际地位,也为国内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推动了我国科学研究的进步。
徐教授的讲解深刻而易于理解,逻辑严密,内容充实且引人入胜,让与会者深受启发。讲座结束后,大家仍感到意犹未尽,纷纷积极向徐教授请教如何有效利用中心的数据库资源,并就基因与表型相关的临床研究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